9月2日 - 9月4日 溫哥華市中心及

台灣電影櫥窗

策展團隊的話

誰被遺漏了?

歷史絕非僅僅是過去的紀錄,它更是當下我們瞭解自我、塑造未來的重要工具。然而,有許多被忽視的非主流事件、角色和物件被迫隱藏在時間的洪流中。在受到殖民的時空背景下,我們面臨著一個關鍵問題:如何保護國家或族裔的主體性?我們需要重新整理和記錄這些被遺忘的故事,填補歷史上的空白。

同樣地,當我們面對不同文化和語言的移民時,他們如何應對自我認同的衝擊?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他們的經歷和貢獻必須被納入歷史的敘述中,讓我們能夠理解並尊重多元的身份。因為消失的歷史並不僅僅是共同記憶的一部分,它也是我們抒發傷痛和尋找共鳴的出口。

這些問題迫使我們深思歷史的選擇和呈現方式。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更全面和包容的歷史觀,將被邊緣化的故事納入其中,讓每個人都能夠在歷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這不僅是對過去的敬意,也是對當下和未來的激勵,讓我們一同努力實現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會。

合作單位

台灣電影櫥窗

時間表可能會發生變化

Anthony Shim

吃米的孩子,睡吧!

戲劇

吃米的孩子,睡吧!的故事背景設定在90年代,描述一位韓國單親媽媽在加拿大郊區獨自撫養年幼的兒子。這部電影通過描繪這位單親媽媽如何下定決心,為兒子提供比她自己留下的生活更好的未來,講述了一個關於家庭、移民和歸屬感的故事。它是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讓人們深受感動。

多了解

Anthony Shim是一位加拿大演員和電影製片人,他出生在首爾,幼時與家人移民到溫哥華。他的首部長片作品《Daughter》於2019年在溫哥華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他的第二部長片《吃米的孩子,睡吧!》獲得了2022年多倫多國際影展的「站台」競賽單元的獎項,同時獲得了加拿大每年最高額的獎金,由多倫多電影評論協會頒發的Rogers最佳加拿大電影獎。此外,《吃米的孩子,睡吧!》還在2023年的加拿大電影協會獎中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獎。

九月三日

ANNEX

1:00 PM - 3:00 PM

適合14歲以上觀眾

可能包含暴力、粗穢語言、性暗示場景或以上內容的任意組合。適合14歲或以上觀眾觀看。14歲以下觀眾必須由成年人陪同。

想看更多關於這部電影的文章,歡迎請至【Pancouver】網站

 

Hayley Gray

被遺忘的故事

紀錄片

當地的文史工作者試圖從不列顛哥倫比亞的社區檔案中整理出更加包容性的歷史。透過個人訪談、檔案素材和深植在居民腦海中的記憶,他們拼湊出被遺漏的歷史片段,將過去、現在和未來匯聚在一起,為每個人創造一個被看見和歸屬的空間。這部影片紀錄了歷史是眾人共同創造的事實。

多了解

Hayley是一位居住在溫哥華的作家和導演。她的作品曾在Telus Optik、Knowledge Network、CBC和加拿大航空公司上播出。她的紀錄片《HAYASHI STUDIO》探索了卑詩省過去被隱藏的歷史,在溫哥華亞洲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加拿大短片獎。此外,她與國家電影局合作的紀錄片《被遺忘的故事》則探討了如何使被抹去的歷史成為可以被研究和獲取的主流歷史紀錄。

九月二日

ANNEX

12:00 PM - 2:00 PM

本紀錄片未經分級。建議由家長陪同引導觀看。主題或內容可能不適合所有兒童。

該影片得到了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支持,並將在其支持下放映。

陳麗貴

曹院士的隱藏文本

紀錄片

「歷史是由 “人、時間、空間” 三者互動、交織而成的結構、事態和事件。」曹永和老師以便條紙上的隻字片語記錄著歷史,同時也構建了臺灣島史觀的重要基礎。今年的加拿大台灣文化節以「荷去何從 – 福爾摩沙的自畫像」為主題,曹老師透過自學荷蘭古文和閱讀《熱蘭遮城日誌》等資料,以空間化的歷史觀敘述軸線,將臺灣視為全球化空間中的基本單位,凸顯臺灣在世界中的獨特角色。

影片結束後,還將舉行映後座談,邀請鍾淑敏老師分享她與曹永和老師之間的師生情誼,以及受到曹老師影響的書寫臺灣島歷史與世界觀的使命。

多了解

免費登記索取密碼,線上收看!

即日起開放登記,預計於8/14 – 8/16 統一email寄送密碼和​電影觀看連結。 8/17 – 8/24 皆可以憑密碼登入收看,8/24 晚上23:59(加西時間)將關閉觀看連結

陳麗貴是一位紀錄片導演,出生於高雄。她曾在美國休士頓和芝加哥擔任報社記者,在1989年回到台灣後開始從事紀錄片拍攝工作。她的作品除了探討環保和政治議題外,同時也是最早以女性議題為主題的紀錄片導演之一。其中包括1999年的作品《台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該片講述女性典範人物的故事。陳麗貴認為:「女性地位是一個國家是否民主的重要指標!」 此外,《曹院士的隱藏文本》是她所拍攝的”台灣人三部曲”的最終篇。

九月二日

ANNEX

3:15 PM - 5:15 PM

本紀錄片未經分級。建議由家長陪同引導觀看。主題或內容可能不適合所有兒童。

林世章

《國際橋牌社》外傳《和平歸來》

戲劇

「一條人命是我的全世界,是我的人生!」主角面對著病毒與人性的挑戰,席捲而來,他以沈痛的嘶吼表達了內心的情感。

全世界剛經歷過Covid-19的衝擊,許多人的生活、工作和人生等都遭遇到巨大的變化。這讓人們被迫正視自己的渺小,並反思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

在疫情蔓延的時刻,我們所面對的敵人不僅僅是病毒,更是人性的挑戰。每個角色在此刻都在掙扎、恐懼、同情,而我們也不得不思考他們的行為是否真實或虛假。

影集《和平歸來》真實地展現了在政治權力鬥爭之下的現實,它赤裸地揭露了官僚腐敗的現象,細膩地刻劃了利益角力下被犧牲的小人物所感受到的無奈和憤怒。然而,最終,人類是否能夠保留面對生存的韌性,這仍然是一個未知的問題。這部影集提醒我們重新思考與世界的連結,並以更堅韌的姿態去迎接未來的挑戰。儘管痛苦和困難環繞著我們,但我們可以通過拋棄虛假和迎接真實來找到內在的力量。這部電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展現了人性的脆弱和堅韌,並引領我們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幫助台灣社會更向前推進一步。

多了解

林世章導演以豐富影視拍攝經歷展現專業能力,曾擔任《國際橋牌社》系列影集以及外傳的導演。他深入了解觀眾喜好,以獨特方式呈現故事並引起共鳴。與製片方合作能表達想法,創造細緻吸引人的影像作品。作品深入探索人性層面,引發觀眾思考和啟發。細膩處理故事和美感要求使作品生動精緻入勝,結合創意和專業帶來驚豔,激勵觀眾。

九月三日

ANNEX

5:00 PM - 6:00 PM

本紀錄片未經分級。建議由家長陪同引導觀看。主題或內容可能不適合所有兒童。

Sarah Vos

白色高牆

紀錄片

本節目與 BC 荷蘭文化協會合作呈現。

「遇見現代藝術的指標」的標語需要從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的玻璃牆上去除,因為現代藝術的指標是誰?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該誰來決定?誰又該被淘汰? 

在 2019 年,導演 Sarah Vos 開始拍攝紀錄片時,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 90% 以上的藝術作品都是由白人創作的。美術館館長 Rein Wolfs 認為這個情況應該被改變,不過雖然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萬分困難。慶幸的是,在館長 Rein Wolfs 和他的團隊努力實現館藏多樣化時,一切都越來越明朗。

這部電影不僅是對美術館幕後故事一窺究竟,同時也呈現藝術史的新視野,更精彩的含括了許多歷史及文化單位所面臨的掙扎。

「遇見現代藝術的指標」的標語需要從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的玻璃牆上去除,因為現代藝術的指標是誰?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該誰來決定?誰又該被淘汰? 這部電影不僅是對博物館幕後故事一窺究竟,同時也呈現藝術史的新視野,更精彩含括了許多歷史及文化單位所面臨的掙扎。

了解更多

導演 Sarah Vos 的紀錄片多次獲獎。她製作了《歡迎來到荷蘭—菲格特校園 Welcome to Holland – Campus Vught 》(入圍荷蘭媒體獎「銀斑馬獎」及荷蘭電影節「金牛犢獎」,並獲得第二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公共獎)等作品,講述了荷蘭政府試圖將疲憊的未成年尋求庇護者安置在類似校園的機構,以便將他們送回原籍國。她在《中東老大哥 Big Brother in the Middle East》(於荷蘭電視獎尼普科夫盤獎獲獎)和 《古拉索島Curaçao》(與 Sander Snoep 共同執導)兩部紀綠片中,仔細檢視了島上的荷蘭白人社區(因此獲得荷蘭影評人獎及入選為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巡迴演出)。

Sarah 透過捕捉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讓觀眾成為片中主角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劇中的戲劇張力經常使觀眾反思自己的個人生活、同理心和道德觀。

導演 Sarah Vos 的兩部新長篇紀錄片於 2022 年首映:與 Sander Snoep 聯合執導的《大壩之王 Koning Op De Dam》講述黑暗的家族史對中國裔餐飲大亨葉元的影響(獲選金牛犢獎)。11月Sarah 的《白色高牆 White Balls On Walls》在2022年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首映。這部電影被提名為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最佳荷蘭紀錄片獎。

九月四日

ANNEX

2:30 PM - 4:30 PM

本紀錄片未經分級。建議由家長陪同引導觀看。主題或內容可能不適合所有兒童。

時間表可能會發生變化

訂閱活動訊息

接收即時通知與更多服務

與我們連絡

表演 / 攤商 / 贊助合作機會

溫哥華台灣文化節非常感謝能夠在海岸薩利希人馬斯琴族、史戈米殊族和特斯利沃圖族代代相傳且未曾退讓的土地上發生。原住民族對土地的守護使眾人有幸能於此聚集,我們為此感激並將致力於與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在尊重其表述的基礎上共同合作,實踐富有意義的文化對話及和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