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1年起,台灣文化節從溫哥華萬國廣場開始,走進多倫多湖濱中心,參加2010冬季奧運,進入市中心。從一場渴望更多加拿大人眼光的文化活動,到一個以台灣社區為主人的多元文化對話平台;從希望台灣被看到,轉換成台灣被需要;從爭取話語權,到積極倡議。什麼改變了?心態變了,視野大了,台灣可以不一樣了!
在加拿大,據統計有超過200個語言被使用,背後希望被看到的文化更不為少數。「若是每一個文化都要在加拿大被看到,有多少人會記得別人的文化?那加拿大的文化呢?」這是吳權益在經歷多年台灣文化節統籌與執行之後的一個覺醒。在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上,台灣的運動員代表數量遠遠不及台灣文化與企業的代表性。媒體評比六百多個藝術節活動,最受歡迎的十項竟有三項與台灣相關;為什麼在這場奧運藝術節,台灣會有如此亮眼的成績呢?而這樣的光環是否能夠持續呢?同樣的,來自台灣的宏碁首次贊助奧運盛事,評價又是如何呢?經歷了這一切,台灣又如何成為世界的答案呢?
吳權益根據過去的經驗與觀察,把文化輸出或文化傳播的策略做了四個面向的分析:【流行趨勢】、【普世價值】、【人民情感】及【國家利益】,幾乎可以做為所有文化工作者梳理及檢驗自己理念的參考。是時候加拿大開始思考多元文化要何去何從,或許也是時候台灣重新思考「Taiwan Can Help」 更深層的意義。
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執行總監 /
作者
© 2022 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